迪庆  
A   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安庆 黄山 滁州 阜阳 宿州 巢湖 六安 亳州 池州 宣城
B   北京
北京
C   重庆
重庆
F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龙岩 宁德
G   甘肃
嘉峪关 兰州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
    广西
兴安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贵港 玉林 百色 贺州 河池 来宾 崇左
    广东
广州 韶关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江门 湛江 茂名 肇庆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云浮
    贵州
贵阳 六盘水 遵义 安顺 铜仁 黔西南 毕节 黔东南 黔南
H   河北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宜昌
    黑龙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大庆 伊春 佳木斯 七台河 牡丹江 黑河 绥化 大兴安岭
    河南
淮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永州
    湖北
武汉 黄石 十堰 襄阳 鄂州 荆门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潜江 天门 神农架
    湖南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怀化 娄底 湘西
    海南
海口 三亚 五指山 琼海 儋州 文昌 万宁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临高 白沙 昌江 乐东 陵水 保亭 琼中
J   吉林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山 松原 白城 延边
    江苏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宿迁
    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赣州 吉安 宜春 抚州 上饶
L   辽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
N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乌海 赤峰 通辽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锡林郭勒
    宁夏
银川 石嘴山 吴忠 固原 中卫
Q   青海
西宁 海东 海北藏族 黄南 海南藏族 果洛 玉树 海西蒙古族藏族
S   上海
上海
    山西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晋中 运城 忻州 临汾 吕梁
    山东
泰州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莱芜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四川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 凉山
    陕西
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榆林 安康 商洛
T   天津
天津
X   西藏
拉萨 昌都 山南 日喀则 那曲 阿里 林芝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吐鲁番 哈密 昌吉 博尔塔拉 巴音郭楞 阿克苏 克州 喀什 和田 伊犁哈萨克 塔城 阿勒泰 石河子 阿拉尔 图木舒克 五家渠
Y   云南
昆明 曲靖 玉溪 保山 昭通 丽江 普洱 临沧 楚雄 红河 文山 西双版纳 大理 德宏 怒江 迪庆
Z   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135-6897-3662

塑托邦托盘租赁

全部

行业新闻

跨界新闻

托盘百科

政策法规

焦点

万字长文:柔性供应链是伪命题吗?

作者:塑托邦 2024-04-19   阅读:4323

一文读懂柔性供应链。

最近因为限电限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聚光灯又突然打在了工厂身上。小猫之前在很多文章里写过,品牌最终的壁垒还是产品,啥叫产品呢?所以很多朋友又开始讨论起柔性供应链的话题。说实话,这个词儿并不新,但今年又随着shein火了一波,无数分析的文章对shein的一周快反叹为观止,很多公司面临越来越高的库存和物流成本也在思考:能不能柔性生产?

本文将会粗浅地分析一下:

柔性供应链是什么?

柔性的问题是什么?

韩都衣舍的柔性实验结果怎样?

跨境电商跟柔性供应链怎么扯上关系的?

柔性供应链和品牌是什么关系?

shein的成功关键是柔性供应链吗?

外国公司用柔性吗?

真正的柔性供应链可能吗?

01

柔性供应链的发展和韩都衣舍的探索

“柔性供应链”其实是80年代美国的供应链专家提出的概念,“供应链”这个词真正进入B school的视野成为一门学科,也是这个时间。为啥呢?8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也是大规模生产的开始,发展中国家制造,发达国家贴logo,所以有了“链”,也就有了供应链管理。至于进入这个flexibity是怎么被翻译成“柔性”的小猫也没查到,但由此可见,这个概念其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一开始就跟跨国生产有关。

啥叫柔性?简单来说,就是快速响应,啥货缺补啥货,后来又发展到以销定产,先卖后产等等。举个简单例子,一次订货1000件,只卖了500件,剩下500件就成了库存。如果可以一开始就生产500件,卖的好再翻单,那么就免去了这500件库存的压力。大家现在天天在说的“小单快反”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2.01.png

虽然现在只要一提到柔性供应链,大家言必称shein,但其实这个词真正在中国火起来的时候,shein还名不见经传。就如同那时候“大卖家“这个词也不属于亚马逊,而是淘宝的天下,2010年左右,”淘卖“才是真正把”柔性供应链“这个词带到媒体和资本圈的视野里的始作俑者,而说到淘卖,就不得不提到一家当年的明星公司:韩都衣舍。

小猫觉得今天做或者研究服装的朋友与其一窝蜂地去研究shein,其实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韩都衣舍这家公司。虽然现在的小朋友估计都没听过这个牌子了,但在淘卖里它当年也是现象级的存在。2014年销售额就突破15亿,考虑到当年网购的总体规模和今天到处都在说的“10亿瓶颈”,估计等于今天卖50亿吧。

不过淘卖本身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是韩都衣舍是第一个大张旗鼓到处宣传“柔性供应链”的,在2015年一篇名为《韩都衣舍:5大系统肩挑双11强化柔性供应链》的文章中写道:“韩都衣舍的五大生态系统具备240多家供应商、30件商品最小起订量、20天从下单到交货的平均周期、超3万款生产销售的款式、40%以上的翻单比例等多项指标“。对比此前多篇深扒shein的文章,shein的广州供应商大概300多家,小单100件起订,似乎韩都衣舍比shein还要“柔”。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2.38.png

总体来说,虽然之前美特斯邦威也提出过柔性的概念,但韩都衣舍是第一个真正付诸实施的。它这个柔性供应链是紧跟着它后来非常知名的“小组制”概念一起提出的,所谓“小组制”,有点像日本人说的“阿米巴经营”,大意就是公司内部孵化很多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定的预算孵化自己的品牌,借助公司的柔性供应链系统,实现新品牌快速从0到1。

关于这个“小组制”,我感觉跟今天很多人说的“品牌矩阵”、“品牌孵化”非常相关,以下原文引用韩都老板赵迎光在一次采访中对这个模式的解释:

1、“小组制”

韩都的模式是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它就是去中心化,这个产品小组就是1到3个人,最多3个人,所有公共资源与服务都围绕着小组去做。

这个小组在韩都现在一共有280个。3个人中有一个设计师,有一个负责产品页面推广,在传统商业叫导购,还有一个货品专员,就是采购的角色,负责供应链的组织。

2、三个人是怎么玩的?

首先是定任务,一般会根据去年的完成的销售额和今年的公司的正常增长率来定。

比如:某个小组去年卖了100万,今年公司正常增长50%,那就得完成150万或者冲刺200万。

定下来这个目标后,财务就会在这个小组的名下打入100万资金,这个小组就可以运转了。

3、小组的权利是什么?

1、选什么款式

2、多少个颜色,多少个尺码

3、卖多少钱

4、参加什么活动什么促销

5、打折节奏和程度

这些都是由小组自己,这基本上是一家服装企业老板的所有权利了,款式、价格、数量、打折、促销……全部是三个人商量就定了,权利非常大。

一个小组研发、销售、采购三位一体,三个人变成最核心的运营机制,公司有10个小组还是1000个小组,对每个小组来讲,完全没有区别。

4、怎样考核这样的小组?

公司对小组的考核和奖金的分配都是根据“业绩提成公式”来核算的,其中的有三个核心指标:业绩完成率、毛利率、库存周转率。

在韩都衣舍每天早上10点公布前一日所 有小组的业绩排名。优秀的小组会拿到较高的奖金。小组内奖金的分配是由组长来决定的。

……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3.08.png

后面他花了很大篇幅解释这个组织管理模式,其实挺有意思的,不过鉴于小猫这篇主要是研究供应链,所以对这种组织形式就不过多分析了,但从上面可以看出几个有意思的点:

第一,韩都衣舍的柔性供应链其实是跟孵化小品牌密切相关的,但是它能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却是因为它是一家大公司。通俗点说,因为你是大哥,这些工厂才愿意陪你玩,但大哥其实是用自己的资源带来一帮小弟,工厂本来不跟小弟玩的,因为你大哥来了,我们才卖你面子捧个场。

这一点跟shein是正好相反的,在shein模式中,所有工厂都是服务这一个单一品牌的一环,shein的快反是让一个品牌做大做强,而韩都衣舍的快反是让每个小品牌起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柔性的核心到底是给大品牌降低库存压力,还是给小品牌降低启动门槛?工厂本来是为了抱上大哥大腿才来的,现在变成了服务一帮小弟,所以到底是应该大树下好乘凉,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第二,小单有规模效应吗?在韩都衣舍模式里,“为降低风险,韩都衣舍将产品小组的初始资金额度设置为2-5万,下月的使用额度为本月销售额的70%,期间产生的库存积压由小组来承担,因此产品小组会将新产品的订单量设置为计划量的30%,一般为200-300件,单品价格较高的款式订单量为20-50件。”

这个单在服装行业可以说已经是极小了,供应链也可谓极“柔”了,但问题是总体规模太小的情况下,即使按5万元50件的极限计算,也仅有100个sku,在服装这种红海战场里想打出一个爆款,也是很难的。所以柔性是可以降低单个sku成本的,但是单个sku成本应该设置在多少是合适的?同样的成本下是增加sku减少产量还是增加sku推爆单款?

关于sku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第三,这点是跟第二密切相关的,快反模式跟爆款模式是不是一脉相承的?韩都衣舍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数据模型,每款新产品上架15天后即将产品划分为“爆”、“旺”、“平”、“滞”四类。爆款和旺款可以返单,一般为几千件左右,平款和滞款则必须在旺销时间立即打折促销。

这个模式其实跟后来很多站群的测款模式有点像了,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测多少能出爆款?测多长时间能出爆款?平款和滞销款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本身没潜力,还是给的素材不好,资源不够?

本质上说,因为柔性的可能性,才有了测款模式的可能性,但是测款模式能出品牌吗?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3.37.png

韩都衣舍这个模式即使在今天听起来还是很先进的,那么结果怎么样呢?

也不能说是不成功,因为在这个模式下韩都衣舍确实孵化出了不少子品牌,2017全年上新达到3万件,是zara的两倍。但可惜的是这些品牌最后都没有留下太多痕迹,2020年双十一韩都衣舍首次跌出女装榜前十,同年撤回了主版上市申请,反而是shein后来居上,成为了女装柔性快反的真正代言人。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跟后来流量格局变化、韩流褪火以及竞争激烈有关,但抛开这些前端的因素,单从供应链来看,小猫的个人观点是,韩都衣舍这种模式是很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但是它也体现出了几个核心的问题:

第一,柔性可能会分散资源。一开始小单的意义在于把大单打散,但是小单越来越小之后,反而每个单分到的资源都有限,风险是降低了,但可能规模效应也消失了。

第二,柔性的品类是有限的。一开始小猫觉得很不解的一点是,韩都衣舍开创的这种”小组制“其实是很创新的,但是你自己是做衣服的,你还孵化一堆做衣服的,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打架吗?但是后来研究到供应链就突然明白了:因为大哥只在服装供应链有优势,在别的品类它未必做的了这么柔性。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5.35.png

但是总体来说,小猫觉得韩都还是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思路也很超前,那就以此开头,说说小猫对供应链最近的一些思考吧。

02

柔性的几大要素

长久以来,供应链都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最近小猫跟一些工厂的朋友交流,深刻感觉中国供应链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感觉其实虽然“柔性”、“小单”之类的名词已经大行其道,但这其中还有一些真正的模式问题很值得思考。

1、柔性和爆款的关系

我们再往下看几步,这个概念在实际上是怎么演化的?

因为我一开始无法预测哪个商品会卖的好,所以我先不要下那么多订单,我先每个款式都小批量试试,好的再翻单,aka.小单快反。

我其实小单生产都不需要,我只要有设计理念或者商品图就可以先卖,卖出多少再生产多少,aka.众筹。

我设计也不要自己设计了,我把别人各种设计抄一下,哪些火我就直接卖啥,aka.卖图片。

真是巧了,这恰恰跟跨境圈几个阶段火的差不多,后来的站群啥的虽然很多讲的是小单快反的故事,但实际上很多就是卖图片,图片卖得好,直接拿现货,连快反这一步都省了。

这里面的核心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从传统二八定律直接到“爆款模式”:以前可能20%赚钱,80%成了库存,现在我只推这我知道要火的20%,那么理论上我就避免了一切风险。

这个模式其实是跟后来的“跟卖”密切相关的,“跟卖”无非是说款我都不用自己测,别人测好了我再上就行,但是问题是这样一开始去测款的人反而吃亏了,我测好了就被你们抄,那我只能不断出新的,而且出一个就吃干净,让你们只能捡点残渣。

这样表面上看效率确实提高了,比如shein这种一天可以测几千个款的大户,大数据越来越厉害,但是实际上所有人都感觉出“爆款”反而越难越难,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没有差异化了,消费者都是这批消费者,你能测别人也能测,所谓供应链的优势已经完全被流量优势所压倒,最后你没有流量优势就根本不用谈供应链什么事了。

2、柔性和品类的关系

“爆款”模式的核心是选款,所以海量款式就是基本的条件,所以基本上一谈到柔性供应链,所有人都在说服装。服装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品类,在众多快时尚里,它市场最大,天花板最高,涉及的面料辅料最多,款式最多,但是从制作流程来说,它又相对简单:不用研发,不用开模,大机器能做,小作坊也能做。

经常有人讨论“xx品类能不能再造一个shein”之类的问题,大家也都可以从用户需求、流量模式等等方面给出解答,但是shein这种把测款做到极致的前提一是服装有这么多款可测,二是服装的生产周期是有可能压缩到几天之内,以满足发货的时效的。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6.50.png

举个例子,充电宝不是不能柔性生产,但是你有啥可柔呢?你也可以测款,但是有爆款充电宝吗?突然一个充电宝满大街都在用?就算有吧,假如你测出来充电宝做成小猫头特别受欢迎,你要开一个小猫头的模也得好几天,生产出小猫头的壳又得十几天,更别说还得测试等等,等你投放市场可能这个款已经凉了。所以小猫在电子厂里就很少听到“柔性”这个词。

之前还有一个粉丝私信过小猫,怎么看“美妆界的shein”这件事,她特别厉害,提出美妆护肤总体sku还是比较少,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所以其实测款看设计的好坏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后前几天正好和一个做美妆护肤出海的朋友交流,他们其实也会“测款”,去试各种关键词的转化,但是我问他们你们会有柔性供应链吗,他们就觉得没啥必要,因为测好了要么能卖就下大单,要么不能卖就换产品,快反更是没必要。

所以柔性适用的几种条件:海量sku+款式很重要,爆款有时效性+生产周期短。

3、柔性和物流的关系

虽然人人都对shein服气,似乎这个“三天快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其实在国内很多服装厂家看来,这种时效也并非实现不了。以直播电商为例,抖音承诺的下单48小时内发货,很多店家也是播的样衣,有下单再生产。说是48小时,但是稍微拖一两天很多客户也不会太关注,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如果离面料市场近,调动工人能力强,三天内出货,一周内收到完全可以做到。

但为什么跨境就很难呢?其实小猫感觉,从生产端来说,跨境和国内是一样的,抖音卖家能做到的快反,跨境卖家理论上也可以,但问题是跨境的物流链路太长,就算你三天生产出来了,你要做到一周到货也是不可能的。小猫觉得shein最强大的不止是供应链,关键是物流,能几乎凭一己之力撑起整个纵腾,从海外仓到包机,这不是一般小公司能干的。

所以在说”快反“的时候,还有一个核心能力,就是”快运“。在国内物流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快反+快运”才能构成优秀的客户体验。

4、柔性和流量的关系

流量是前端,供应链是后端,一般来说,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先有后端产品,再去前端推广,而现在大家喜欢谈的新的模式是先有前端测试,再去后端生产。听起来很fancy, 但是问题是这个模式将流量的威力放大,换言之,如果你流量不够,或者测得不准,那么就等于你开始的前提错了,后面你再柔也没有意义。

怎么说呢?比如你测试了100个人,其中50个人都下单了,你觉得转化很好,于是开开心心下订单了,结果等到加大推广时,发现到1000个人这个款表现就并不好了。又或是确实有很多人下单了,但是退货率却出奇地高。更别说假量之类司空见惯的问题了。

截屏2021-10-29 上午10.29.26.png

这就跟移动app在做增长时会遇到的各种坑一个道理,比如一放量cac就变高,用户基数越大arpu越低等等,只是对于移动应用来说,流量运营不涉及实际商品,相对可控,但电商环节更多更重,而柔性更依赖流量的精确性,如果流量本身不能说明问题,供应链能优化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而反过来说,如果流量过于强大,那么也不需要什么柔性,多少货也能卖出去。这就跟有些娱乐经纪公司常说的“只要你肯砸钱,长成啥样都能给你捧成角儿”,用在跨境电商上,这句话大概就是“只要你有shein的流量,做成啥样也能给你买几件”。所以shein的成功是供应链吗?当然是,但也不尽然。

03

柔性和品牌:是殊途同归还是背道而驰?

很多品牌一开始都很喜欢柔性的概念,为啥呢?刚起步资源有限,当然测试越多越好,订货量越少越好,所以我最好先试出个稳妥的产品,然后小单卖卖,稳定了再加大。这也是非常合理的道路。

小猫一直很喜欢看一些历史读物,偶尔也会看看商业史,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从前做品牌或者做零售的人,更多被塑造成一种“商业奇才”的形象,比如奈特第一次见到鬼冢虎,或者舒尔茨第一次见到天天咖啡,他们就大喊一声:“啊,这个东西真好,感觉能赚钱,我要来搞起!”

但是后来的创业者,更多喜欢“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之类的词,比如现在你做服装,你不讲讲什么大数据选款、ai建模、智能中台,你都不好意思出来融资。

小猫觉得这是一个品牌定义的巨大变化:以前的品牌是创始人品牌,是他决定这个品牌的内涵、调性、走向,所以欧洲各种老奢本身就是创始人的名字,而且后来的人也是接替他这个legacy。但是今天的品牌不是创始人的品牌,而是用户的品牌:用户说喜欢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我不是我,我只是用户的代言人。

截屏2021-10-29 上午10.30.35.png

但这就带来一个根本的问题:品牌到底是创始人的品牌还是用户的品牌?

创始人品牌的路径,本质上说是无所谓柔性或者快反的,他推广一种产品理念或者设计风格,即使大众不接受,他也能让人接受。就如同乔布斯的名言“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告诉他们”,ipod推出的时候所有人觉得丑,但后来他引领了时尚,反而是产量决定销量,想买还得排队。

而用户品牌的路径是相反的,是用已知的现成的东西去测试大众的喜好,这样就让柔性成为一种刚需,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要千人千面那必然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复杂的计算系统。

那么回到品牌的本质上,测款测出来的用户品牌算是真正的品牌吗?小猫觉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所以有人说shein严格说不能算品牌,而更应该算平台。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匹配双方需求,而不是自己当运动员,品牌反而应该是代表自己立场的。

小猫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倒也不用争执,毕竟各有各的理解。用户品牌的好处在于它算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心一意为消费者服务,你可以说它没理念没调性,但是从增长来说,这种模式确实可以长得很大,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小猫觉得这个模式核心的问题第一是你流量从哪里来,第二是你的供应链是不是能完全保证货和版一样,毕竟测款是测款,真的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很大,如果消费者因为款式下单,但拿到手的质量堪忧,照样退货,那还是不work。

所以基本上女装的退货一直高居全行业榜首,20-30%是家常便饭,听说抖音直播间有的能到80%,小猫也是觉得很夸张。说实话,快反+高退货率可能比单纯的库存积压问题更大,库存积压起码还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是流量不到位,努力卖卖还能抢救一下,80%退货那只能说明产品是真的有问题,努力卖就是努力砸牌子了,更尴尬。

截屏2021-10-29 上午10.31.27.png

小猫感觉现在品牌圈似乎有个怪现象,就是柔性快反本来应该是个刺激品牌更多创新的模式,给大家更少的试错成本,但实际上却让很多品牌越来越懒了。

确实,如果我把别人的设计拿来测一测就行,我干嘛费那么大劲自己去做设计做产品呢?所以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商品,看来看去,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转头一看都是抄国外大牌,然后大家都在讲大数据选款+柔性供应链的故事,都要再造一个shein,其实小猫有时候也感觉挺惶恐的。

04

柔性是个伪命题吗?

有一次小猫跟一个外国设计师聊,他们是非常小众的那种独立品牌,我就一直问你们这么小众流量怎么做,你们难道不觉得很难吗?然后他们说觉得最难的是预测下一季的流行趋势,因为他们要走在潮流的前面,如果一个东西已经火了他们再做就来不及了,所以他们要自己设计下一季会流行的元素,然后去推。我说那别人不是马上就抄了吗?他们说是啊,所以我们要做的比别人早比别人贵,人家都是跟我们的风,这样才行。

此时我想起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国外很多DTC的投放数据其实挺差强人意的,甚至不如国内很多出海的投得好,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正因为外国人对流量没有那么敏感,所以反而把更多心思放在了产品定义和设计上,表面上看起来是中国卖家吃到了大量抄款的红利,但实际上也是抄款了带火了他们原来的设计,所以他们一直走在潮流前沿,一直比你贵。

截屏2021-10-29 上午10.32.12.png

因为研究这个话题,小猫也咨询了几位接外贸的工厂朋友,我说既然中国的柔性供应链这么发达,这些外单客户为啥不考虑做柔性生产呢?有没有比如阿迪耐克去下个几百件的订单试一试,然后再翻单这种。他们说虽然也有一些新的产品线会这么尝试一下,但总体还是大单为主,柔性目前还是国内的品牌,尤其是各种新消费的品牌尝试比较多,一方面是跨国沟通链路比较长,要做柔性太麻烦,二是老外已经做很久了,在本国市场有很成熟的客户调研和选款体系,所以也不太必要。

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大的机会还是大的陷阱呢?从国内的优势来说,这意味着外国供应链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也有很多新的模式没有尝试,但从劣势来说,如果产品定义一直掌握在人家手里,那即使供应链效率再高还是很难有品牌溢价,这样能持久吗?

最近和不少朋友交流,感觉大家苦恼的都是那些事,除了物流支付这种事务性的,模式上来说,要么谈流量,要么谈融资,而这两个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上一篇:物流指闻 将物流收录指尖 56 粉丝 0 关注 关注TA 研判:美国邮政空运服务从FedEx转到UPS,谁是最大赢家? 2024-04-17 犀利:阿里、京东、美团、腾讯老板们集体“反思”,

下一篇:商战:家乐福为何跑不通会员店?